近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多个国内互联网配资平台纷纷发布公告,停止股票质押借款的中介服务业务。至此,监管层对股票场外配资业务有了明确的监管文件。面对监管部门组合拳式的管制,互联网股票配资将何去何从?三家配资平台发公告暂停业务,意味着互联网配资彻底消亡吗?
1、股票配资的前世今生
股票配资并不算新生事物,早在2005年温州、义乌、丽水等地就出现了全国最早的配资公司,然而由于账户限制、资金限制、客户限制等一系列障碍,传统的线下配资业务一直无法做大,当年有人在配资行业已经做到行业前三,但配资资金存量高峰期也不过50亿元。
2014年前后,伞型信托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被运用于股票配资。由于其高效的成立速度、一带多的证券子账户以及灵活的投资范围和较高的配资杠杆,伞型信托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但由于其较高的投资门槛,大量资金不足的配资人被拒之门外。
2015年年初,一些P2P平台发现了恒生电子专门为私募基金开发的HOMS系统,既能灵活分仓,又能方便的对融资客户实行风控的优势,因此借助HOMS系统纷纷进入配资业,形成了负债端给用户固定收益的产品,资产端给股票融资客户融资的商业模式。
该模式中,投资者通过HOMS系统完成证券交易需要最后下单到券商,这中间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信托走到券商,二是直接连到券商,P2P股票配资采用的是直接连到券商的方式。平台会在券商开一个户,然后在这个账户下面挂很多子账户,这些账户便是配资人融资买卖的账户,但这些账户并不是投资者的实名账户。实质上,这是配资人借用他人账户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
2.场外配资一直是进不了门的“姨太太”
由于互联网股票配资业务明显违背《证券法》关于证券账户实名制、法人不得出借证券账户等相关的规定,监管层对于互联网配资一直持否定态度。
3.金融压抑的必然结果?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肖飒认为,金融压抑所造成的需求,一直是我国民间融资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居民的财富正经历着从银行存款向金融资产转移的大趋势,堵不如疏,如果不从根本上创设疏导机制,难免会出现“按住葫芦浮起瓢”的状况。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肖磊认为,纵观“场外配资”发展史,实际上最根本的问题依然是中国市场投资渠道狭窄,以及金融资源错配和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一波又一波资金朝某一市场无限流动的金融现象。
4.场外配资何去何从
对于互联网股票配资不应一杆子打死,证监会可以考虑在经营规范的配资平台进行试点,对配资公司设置一定的资本门槛,要求配资公司对客户进行实名制审查,待到行业发展规范可发放“互联网券商”等牌照进行监管。
如此,配资和融资融券两个市场便可并行发展,优势互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融资需求。股票配资不是洪水猛兽,平常心对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