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货:3天内
一、项目背景
职业病是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广大职工特别是生产第一线职工的切身利益,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每年新报告职业病病例近千例,职业性尘肺病和化学中毒占全部报告职业病的70%以上。
职业病造成原因
一是中小微型企业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作业条件简陋,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二是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法制意识不强,对改善作业环境、提供防护用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投入不足。
三是职业病防治工作总体发展和资源配置不平衡。部分地区、部门、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基层职业病防治综合施策和监管执法能力依然薄弱,职业健康检查率低。
四是新的职业病危害问题的忽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断出现,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针对职业病防治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100号)、《山西省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相关任务:“推进防治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职业卫生服务工作信息化全覆盖。建立职业卫生日常监管与技术服务信息统计与定期通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和管理网络。”、“试点开展粉尘在线监测,加强防尘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及时交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工伤保障等信息数据,实现信息动态实时交换,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做好防治工作。”
二、监测项目
1、粉尘在线监测
粉尘传感器根据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测定方法--光散射法设计,传感器采用红外激光器和进口光电倍增管,将进入暗室里的浮游粉尘在红外激光照射下,在粉尘性质一定的条件下粉尘的散射光强正比于粉尘质量浓度,将散射光强度转换成电信号,通过预置K值可直接计算出粉尘的质量浓度。计算出粉尘的质量浓度通过数码管直接显示并转换成4~20mA电流信号或者RS485模拟信号输出。
呼吸分离装置参照JJG 943-2011《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的标准进行全尘/呼尘的相互转换,该仪器的呼吸分离装置的分离效能符合国际公认的“BMRC”曲线要求,能准确及时地反映接尘人员吸入的呼吸性粉尘质量和不同粉尘作业场所中粉尘的污染状况。
(1)测定原理:光散射原理;
(2)测定对象: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检测、粉尘环境监测;
(3)测量误差:±10%;
(4)测量范围:0.001mg/m³~100mg/m³,标配呼吸性采样探头;
2、噪声在线监测
测量传声器测量范围30 dB~130 dB。HY205型预极化测试电容传声器(2级),或HY207型预极化测试电容传声器(1级),自由场型频率响应,标称直径12.7 mm,标称灵敏度为 50 mV/Pa(标称灵敏度级为-26 dB,参考值为 1 V/Pa)
3、有毒有害气体监测
| 被测气体 | 测量范围 | 可选量程 | 分辨率 | 响应时间 | 
| 天然气、可燃 EX | 0-100%LEL | 0-100%VOL | 1%LEL/1%vol | ≤15秒 | 
| 一氧化碳 CO | 0-1000PPm | 0-500/2000/5000PPm | 0.1/1PPm | ≤15秒 | 
| 硫化氢H2S | 0-100PPm | 0-50、200、1000PPm、0-2000PPM | 1/0.01PPm | ≤15秒 | 
| 氧气 O2 | 0-30%VOL | 0-30%VOL | 0.1%vol | ≤15秒 | 
| 有机蒸汽 | 0-100%LEL | 0-100%LEL | 1%LEL | ≤15秒 | 
| 甲烷 CH4 | 0-100%LEL | 0-100%VOL | 1%VOL/0.1%VOL | ≤20秒 | 
| 环戊烷 | 0-100%LEL | 0-100%VOL | 1%LEL/1%vol | ≤15秒 | 
| 乙醇 C2H5OH | 0-100%LEL | 0-100%VOL | 1%LEL/0.1%VOL | ≤20秒 | 
| 氢气 H2 | 0-100%LEL | 0-1000ppm | 1%LEL/1ppm | ≤20秒 | 
| 乙炔 C2H2 | 0-100%LEL | 0-100%VOL | 1%LEL/1%vol | ≤20秒 | 
| 甲醇 | 0-100PPM | 0-100PPM | 1PPM | ≤30秒 | 
| 臭氧O3 | 0-20PPm | 0-20、100PPm | 0.01PPm/0.1PPM | ≤20秒 | 
| 丙酮 | 0-100%LEL | 0-100%PPM | 1%LEL、1PPM | ≤15秒 | 
| 二氯/三氯甲烷 | 0-100PPm | 0-50、200、1000PPm | 1/0.1PPm | ≤15秒 | 
| 甲醇 | 0-100%LEL | 0-100%VOL | 1%LEL/1%vol | ≤15秒 | 
| VOC | 0-10000PPM | 0-100PPM、500PPM\1000PPM | 0.1PPM | ≤30秒 | 
| 氯气 CL2 | 0-20PPm | 0-10、100PPm | 0.1PPm | ≤20秒 | 
| 氨气 NH3 | 0-100PPm | 0-50、500、1000PPm | 1/0.1PPm | ≤20秒 | 
| 光气 | 0-1-10PPM | 0-1、0-10PPM | 1/0.1PPm | ≤20秒 | 
| 二氧化硫 SO2 | 0-20PPm | 0-20、0-50、1000PPm | 0.01/0.1/1PPm | ≤20秒 | 
| 三氧化硫 SO3 | 0-100PPm | 0-20、0-50、1000PPm | 0.01/0.1/1PPm | ≤20秒 | 
| 一氧化氮 NO | 0-250PPm | 0-500、1000PPm | 1PPm | ≤20秒 | 
| 二氧化氮 NO2 | 0-20PPm | 0-50、1000PPm | 0.1/1PPm | ≤20秒 | 
| 更多气体种类请电话咨询 | ||||
三、方案整体布局仪器
1、安装设计原则
(1)选择有代表性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粉尘,及CO、CO2、噪音等有害因素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2)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监测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粉尘采样器应该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3)监测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2、监测点位确认
(1)按照各企业工作场所实际情况,产品以及生产的工艺流程,凡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监测点
(2)当一个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选取各设备同时影响的区域设立监测点。监测点数目按照设备多少以及区域大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当一个工作场所内,有两台以上不同类型生产设备,产生同一种有害物质,监测点设置在产生浓度较大的设备附近
3、监测点数目的确定
(1)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应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一个监测点。
(2)劳动者工作流动的时候,在流动范围内,按照流动范围大小现场调研后设定监测点数目。
4、监测项目的选择
(1)要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与检测要求,选取相应的硬件检测设备。
(2)在工作范围内,凡是接触劳动者或者可能接触劳动者场所都应设置监测点并检测相应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