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
“互联网+航运”: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6-08-09 22:44  浏览:71980
近日,《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航运中心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业内认为,这是航运业向纵深布局、转型发展的一次号角。其中,“互联网+航运”被认为是行业转型发展中的“黑马”。这个行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通过一家名为亿海蓝的企业发展经历,或可一窥其现状。

为全球集装箱“导航”

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亿海蓝(北京)数据技术股份公司办公区,几位工程师正在分析航运大数据,为金融领域提供全球范围的大宗商品的流动信息。

虽然只有不到200人,但这个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办公区,却掌握着全球所有港口、1000多万条航线的船位实时数据,能够为全球集装箱物流跟踪数据服务。

2003年成立以来,亿海蓝做了三件事:航运大数据、航运电商平台、航运物流金融。

这三件事抓住了航运业发展的关键机遇。全球货物贸易90%依靠海运完成。妈妈们海淘的奶粉什么时间从新西兰装船离港?未来一个月多少吨煤炭、原油、粮食会卸货在青岛港?这些信息对于海运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在以往,这些信息是分散、不准确的。

同时,航运环节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货主发货时,往往需要多层转手才能完成订舱。中间环节多、效率低、成本高。

互联网技术兴起之后,迫切需要通过新技术解决上述问题。2004年,亿海蓝旗下“船讯网”开始提供AIS船位追踪服务,12年来积累了大量数据,聚拢了超过200万用户,成为规模较大的实时查询船舶动态的公众服务网站。

就在“数据”这块稳定且高利润的领域“风头正劲”之时,亿海蓝决定将基础数据服务免费,打造“航运电商平台”。2011年,“快舱网”上线,支持线上订舱、支付及货物跟踪。

2015年,亿海蓝在新三板上市,并完成两轮融资,将两个新的领域继续发力:集装箱车队运输管理系统和航运物流金融。

行业“痛点”就是发展机遇

在多年的摸索中,亿海蓝找到战略布局的途径:行业“痛点”就是企业发展机遇。

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6%,在效率上与发达国家仍然有不小差距。2016年,国务院转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较2015年降低2个百分点。

“我国海运物流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配套的货代、车队等中间环节整体处在小而散的状态,难以整合形成集约化优势,从而造成效率较低、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物流企业不赚钱的‘多输'局面。”亿海蓝总裁韩斌说。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物流信息的透明;二是物流业务的信息化;三是满足物流企业的资金需求。

通过基础数据服务,第一个问题基本可以解决。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亿海蓝开发了“集装箱车队运输管理系统(TMS)”,连接船东、货主、车队、司机等运输相关方,有效解决行业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目前,平台月交易量已超过50万标准箱,运费规模近10亿人民币,覆盖了国内集装箱拖车运力的近40%。

“与其他订舱类平台相比,亿海蓝的特点在于为行业提供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层面的解决方案。不仅解决水上运输,把公路运输业也整合进来,体现了‘跨界'理念。”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信息化研究室主任、港航大数据实验室主任徐凯说。

第三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作为贸易源头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很难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亿海蓝构建“海运物流互联网平台”,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数据,为其进行数据化授信,提供成本适中、便利的融资服务。

机遇与挑战并存

亿海蓝得以发展的背后,是我国“互联网+航运”迎来机遇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同时,航运产业链上下游都存在降本增效的内在需求,而互联网有利于压缩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但挑战与机遇并存。首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依托在实体业务之上的“互联网+”想赚钱也不容易。

其次,“政务”需要更有力地支持“商务”发展。韩斌指出,目前许多业内软件缺乏国家或行业层面的统一标准,还有一些国家或行业标准与市场情况脱离。税务监管和行政审批制度也不匹配互联网经济:比如,互联网公司往往是轻资产运营没有车队,但根据相关规定,物流企业取得道路运输许可证和开具增值税发票,都需要名下有运输车辆。

第三,跨界人才储备不足。产业“生态圈”需要创业团队具有产业、互联网、金融等综合能力,符合要求的人才不多。

“‘互联网+航运'尚处于起步阶段,将开启无限可能。”徐凯认为,它在模式和业务范围上将有更多可能性,希望企业通过资源共享和利益分享,营造行业良性“生态圈”。
发表评论
0评